2022年11月9日19:00,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和刑事法律科学中心主办的“规划、方法、积淀——研究生学术经验谈”主题分享会在线上准时召开。本次研究生学术经验分享会由我院副教授杨恪老师担任主持人,由我院讲师李锟老师担任与谈人,由西北政法大学刑诉专业2017级硕士、中国政法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佳瑜,西北政法大学刑诉专业2018级硕士、清华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毛泽金,西北政法大学刑诉专业2019级硕士、吉林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钟达玮和西北政法大学刑诉专业2019级硕士、上海财经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覃振模四位共同担任主讲人。校内外150余人次在线参加了座谈。
杨佳瑜博士分享的主题: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
杨佳瑜博士具体从四个方面展开分享自身经验:第一,她认为研究生从大方向上需要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究竟是要明确选择就业还是读博,进而按照既定目标做好自身努力的步骤与具体规划;第二,她提到研究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与著作、形成跨学科整合型思维、发现法律背后的法理逻辑以及反复思考研读学术论文等方式来了解法学的学科特点,培养自身的法学思维和法学素养;第三,她建议研究生在学习时可以综合运用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实践学习、检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四,她希望研究生要学会从心理角度、具体规划和学习方式中寻找自身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点,以助于大家能够高效学习且快乐生活。
毛泽金博士分享的主题: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与界定
毛泽金博士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分享主题内容:首先,他谈到公共视野下的学术不端行为十分常见,特别是抄袭剽窃和伪造篡改研究数据这两种学术不端行为,且近年来公共视野下的学术不端行为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值得引起大家关注。其次,他认为关注学术不端的原因可以细分为法律上的原因(避免承担法律风险)、学术上的原因(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保护研究者”的原因三个方面。再次,他提及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及其它学术不端行为,如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实际未参考过的文献、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与论文内容无关的他人代写、代投、代修,等等。最后,他提醒各位研究生在做科研时一定要坚守底线,切勿触碰学术红线。
钟达玮博士分享的主题:学术论文写作的规划、方法、积淀
钟达玮博士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分享自身经验:第一,学术论文写作的规划。他认为小论文写作包括选题、定题、综述、初稿、自修、定稿、师修、投稿、编修和退(用)稿这十步规划,学位论文写作规划大概可分为开题、预答辩、盲审和正式答辩四个阶段。第二,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他首先将论文文体分为论理类和对策类两类,分别阐释不同文体论文的行文逻辑和具体写法;其次他认为研究生处于临摹(学会成型)、突破(打破模型)、创新(再创新型)这三个写作阶段时需要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第三,学术论文写作的积淀。他认为学术论文写作要达到积淀的高度必须具备“学”“写”“思”“时”四要素,学术论文写作达到积淀的标志是论文选题独到、问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丰富、论证严谨、论述流利,能将一个学术问题进行学术化表达、学理性阐释。
覃振模博士分享的主题是硕士研究生的申博计划
覃振模博士主要围绕为什么读博、适不适合读博、申博必要材料以及申博注意雷区四个方面展开分享自身经验。他将申请考核制的申博过程比喻为乘船出境的过程,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比作船票,硕士研究生最终能否顺利上岸博士需得到拟报考博士生导师的认可。他认为申博的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硕士研究生要向导师表达读博想法,同时自身须达到目标院校的外语和科研考核标准;第二步,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可以共同商量选择目标院校和博士生导师,还需关注目标院校往年的报录情况;第三步,硕士研究生联系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并向导师展现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第四步,硕士研究生按照拟报考学校的要求提交相关报名材料,合理安排备考笔试、面试的时间。
四位同学分享结束后,还就研究生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互动;杨恪老师、李锟老师对四位同学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学习方法、学习规划等方面,为在线听讲的研究生给予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