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网站!

  1. 首页
  2. 公告通知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公告通知

采微读书会(第六期)活动回顾

  • 来源:刑事法学院
  • 发布者:刑事法学院01
  • 浏览量:

2022年6⽉24⽇晚,第六期采微读书会在刑事法学院资料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由刑事法学院张一老师领读,同时邀请到了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颖晖老师作为与谈⼈。刑事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黄子贤同学和邓钤予同学作为分享⼈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得体会。本次读书会围绕《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进⾏分享、讨论。

PART.

01

领读环节

张一老师首先说明了法科生进行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在本科阶段进行“先泛再深”的整体阅读。第一,相较于研究生、博士生阶段,本科生阶段的学习范围较广,拓展阅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更大;第二,跨学科阅读有助于大家开阔研究视野,更好开展法学学科的学习。

接下来,张老师在对本书的解读中,介绍了加州学派的主要观点;对书名进行了解读,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三组逻辑关系对于黄运区的衰落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PART.

02

分享环节

刑事法学院2020级法学专业本科生邓钤予分享

近代黄运地区为何没能随着现代化的大潮走向繁荣,反而日趋衰落,这是本书最为关注的问题。彭慕兰教授指出中国内陆腹地不是因地域自然形成的,而是在某一特定时期人为地构建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治国方略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突变”,那么腹地到底是如何构建的?让我们追寻彭慕兰教授的脚步,跨越时空,去领略这段诡谲变化、沧海桑田、令人唏嘘的岁月。

一、跨越的空间

本书所跨越的空间彭慕兰教授称为“黄运区”,即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区”,它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山东西部,加上毗邻的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

19世纪中期以前,尤其明代实施海禁以后(主要外防倭寇需要),漕运成为维系京师物资安全的唯一命脉。黄运区处于黄河和大运河的交汇位置,其独特的交通枢纽地位赋予其数不尽的资源和富庶。中央漕河管理中心所在地济宁市作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襟带汶泗,控引江淮咽喉”,出现了“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繁华景象。

二、跨越的时间

本书所跨越的时间是1853—1937年,接近100年。这段时期发生了很多跟黄运区相关的大事情,也为彭慕兰教授说的“中国的治国方略根本性突变”埋下了伏笔。

这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清朝政府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量领土、赔偿白银约9亿两(清政府一年收入约6千万两),还开放了包括山东的青岛、烟台在内的沿海城市港口,帝国主义以这些港口为据点加大了工业产品的倾销和原材料的掠夺。

这期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黄河先流向北、后折转东北,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铜瓦厢以东数百里的黄河河道自此断流,并且黄河漫灌淤塞了运河;因为运河维修不力,加上太平天国占据南京等地,运河漕运被迫中断,后漕运改经海路;这期间,山东铁路得到了大发展,胶济线、津浦线相济通行。

三、腹地的构建—为什么变成腹地

(一)最基础原因—交通格局发生变化

由于漕运停止、海运发展、铁路完美地避开黄运地区,曾被视为举足轻重的京师咽喉的大运河地位一落千丈。石家庄变成了大城市,济南赶上并超过了济宁,旧的网络已经破坏,却没有融入新的网络,于是黄运区经济和产业迅速衰退,逐渐沦为“腹地”。交通格局的变化带来了四项变化:1.经济衰退2.传统产业衰退3.生态严重破坏4.水利严重废弛

一切的恶果都由农民承受,彭慕兰教授在本书还回答了共产主义为什么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正是那些在中国新国策中无关轻重的区域,农民群起抛弃了这个政权,许多人最终拥护共产主义革命。”

(二)最根本的原因——政府战略方向的转移

1、黄运地区重要性丧失

由于漕运停止,铁路和海运的兴起,京城所需要的粮食供应、军队运输等有了新的渠道;其次,天津和上海等地崛起,带给朝廷丰厚商业税收,黄运地区不仅不能上交税收,还需要中央的支持;最后,东北的发展逐渐为京师和北方的军队建立了另外一条粮食供应渠道,使北京对漕粮的依赖变小。

2、自强逻辑

国事的焦点在于:维护对富有竞争力地区的控制、减少威胁国家主权的债务、维护政治独立,而不是维护和稳定国家社会重建、有助于百姓的生活。自强战略事实上产生了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清政府把江南地区(及其他富裕地区)从资助更贫穷地区的使命下解脱出来,民国政府则采用了“淘汰失败者”的政策,这一政策颇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意味,使得沿海与内地之间的鸿沟在近代日益扩大。

(三)辅助性原因——内部和外部势力的消极影响

外部势力,因为利益关系,反对黄运地区融入新网络。比如关于黄河、运河维修大讨论,就遭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长江下游核心地区和同条约口岸、沿海航运有着利益关系群体的坚决反对,最终中央放弃维修并废除漕运;

其次内部——黄运南部根深蒂固的旧势力拒绝融入新网络。官吏贪污腐败更是无处不在,利用贩卖银元、货币出境谋利、利用黄运维修、运河维修购买石头、收购秸秆谋利、利用运河堤坝垦荒谋利等,正因为官吏只关心自己的私囊,完全不顾百姓死活,因此他们更希望维持旧网络和旧秩序。

四、思考和启示

(1)生存还是发展:强调发展,更要强调生态环境破坏、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一个都不能少:国家和城市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或者放弃其他城市、其他人群为代价。

(3)警惕马太效应和虹吸效应:马太效应是反映在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两极分化;虹吸效应反映中心城市对附近地区资源的吸取。

(4)珍惜当下,感恩遇见,顺势而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短短几十年就从无限风光到完全边缘化,令人唏嘘。得到的同时,便是失去的开始。运动变化是绝对的,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

刑事法学院2020级法学专业本科生黄子贤分享

分享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

1.本书的视角创新,即对“现代化”概念的新认识。

现代化不是平衡的。

在《腹地的构建》中,作者采用的是中心——边缘视角。即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地区的落后,并不是由于现代化的浪潮没有触及到该地区,而是相反的,一些边缘地区的落后,正是现代化过程的特征之一。中心和边缘地区的区分是不可避免的,富裕和贫困地区都是现代世界的组成部分。某些地区的 “现代化 ”进程加剧了其他地区的“落后”。

现代化造成的不平衡不是历时性的。

现代化理论暗含一个假定:现代化是一个从中心向外围呈梯次扩散的累积过程, 沿海率先富裕, 然后内地再跟上来 ,共同富裕; 这种“有先有后”并不是要以内地的不发展为代价 ,而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 ,说到底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客观的渐进发展规律 。

然而在彭慕兰先生笔下, 黄运等腹地并未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展而结束衰落走向繁荣 。虽然它也取得了棉种改良之类的成就 , 但由于政府“放弃黄运而把财力集中于更容易改变 及通常更富裕的地区 ”,其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日渐扩大。即使旧的腹地变成了中心,仍然会有新的腹地出现 。中心与边缘共同构建了现代中国与现代世界。

2.政府政绩观的古今对比,比较中国古代的“天命政绩观”与本文提出的“自强政绩观”。

我将古代的“天命政绩观”概括为两点:

(1)天命观念渗透在公共行政中,皇帝被合法化为天子,但天命受精英选择的儒家官僚的解释,皇帝必须通过控制复杂官僚体系的儒家学者的不可或缺的帮助来行使其权力。

(2)天命超越了皇帝本身,从而形成了儒家治理的核心要素。天命对官员有两方面的要求:间接地,协助皇帝履行天命义务。直接地,每个官僚都有义务履行天命,为人民的福祉而献身。

在本书中,彭慕兰强调,从1850年以后 “中国的治国方略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突变 ”。凡是与外国产业具有竞争性、能够抑制外国资本的扩张、给国家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均被视为 “新式”、 “进步” 或 “资本主义” 的性质。政府将其作为国家或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志。

政府从传统中国的天命政绩观,转向近代中国的自强政绩观。因此在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扩张过程中,政府更多扮演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力于推动新的市场社会的形成。而较少对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破坏性结果进行弥补,或者对经济发展的地区规划进行调整。因此,外来市场经济的扩张撕裂了黄运地区的传统社会。在新的自强政绩观中,这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的,但同时它抛弃了中国传统官僚机制的合理方面。在社会转型期,新的“自强“政绩观并不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人民对于政府的传统使命仍抱有期待。这导致了政府的合法性危机。同时被市场经济撕裂的社会也寻求自我保护的运动。农民群起抛弃了政府 , 许多最终转向了革命 。其结果,就是清末民初不间断的社会革命运动。

PART.

03

与谈环节

李颖晖老师首先对本次读书会的邀请表示了感谢。并认为这次活动为学科间的相互贯通、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李老师指出,本书标题中的“构建”一词,其实际含义更类似于“形成”,即主观意愿上的自我革新与客观形势的逼迫联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本书所选择的对象也具有特殊性,作者选取了转型期的黄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最能够展示多方力量的博弈,进而体现出新旧两种体系的不同特征。

最后,李老师鼓励了参与分享的两位同学,并寄予大家新的期望,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

图文 | 刑事法学院

编辑 | 汪菁媛

责编 | 张宗雪

审核 | 谭 堃